8月16日清晨,康复学院“映秀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从上海出发来到四川德阳、绵阳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到达目的地的第二天,团队成员首先到达了德阳市人民医院,采访了该院院长、康复医学科覃主任。他们说,在2008年的大地震中,德阳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参与到德阳震后急救当中,而后期也迅速跟进了震后对患者康复治疗,尤其是患肢、残肢的矫正等。谈到十年来德阳康复的发展,院长称自己见证了德阳震后康复发展的巨变。十年前,由首个去北京研习康复的院长亲手创建了德阳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那时的康复科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功能简单,只能基础康复,然而地震后康复科的需求大量增加,原因是大量的骨伤和神经损伤造成了人们对康复医疗的需求。经过十年的努力,该院在骨科康复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对当地人民的康复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活动中,团队依托德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在发放康复问卷的同时对社区居民随机路访,通过大量问卷与路访了解到,德阳地区公众对于康复及康复医学术语的了解呈现出较大差异,从结果可以反映出公众对康复的兴趣还停留在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地震中常见的伤残疾病康复上。这让康复学子明白,康复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到公众中去,面对面地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公众才能使公众在鲜活的事例前提高对康复医疗的信服力,从而整体提高公众康复素养。
实践团队还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康复医学中心进行学习交流,大家看到了华西康复医学中心具有临床康复特色化和康复教学国际化的特点,特别是引进欧、美及香港先进康复技术与治疗模式,结合中医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特色康复模式。PT、OT及假肢矫形三个专业先后通过国际认证。通过在华西康复医学中心的学习交流,深化了我们康复学子对康复医学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建立了两校之间联系。
最后,实践队满怀敬畏的心情来到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大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以及救援、重建的画面一幅幅的展示在眼前,大家深深涌起对现在幸福美好生活的珍惜、热爱之情。
四川省在全国首开专业康复服务先河,形成了高低端搭配,医学康复、社会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如今,四川省医疗系统代表回顾灾后重建,康复功不可没。
此次四川之行,康复学子们深深体会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让康复人伴随康复医学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在反思中茁壮成长,不断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






